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正文

黎介寿

2008-12-01 00:00:00 来源:中国急救网

  黎介寿,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胃肠外科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1924年生于湖南浏阳,1949年毕业于国立中正医学院。解放后历任华东军区医院外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南京军区总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解放军腹部外科中心主任,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等职。现任国际外科学会会员、欧洲肠内与肠外营养学会会员、全军普外学会主任、中华创伤学会常务理事、外科学会会员及营养支持学组组长、胃肠外科学组顾问等重要学术职务,并任《肠外与肠内营养》、《中华创伤杂志》等11种学术杂志主编或编委。他曾获国家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先后发表论文362篇,著有《肠外瘘》、《临床肠内肠外营养》、《围手术期处理学》等7本专著。

  黎介寿从事胃肠外科工作46年,在肠瘘治疗的研究、腹腔感染的控制、营养支持治疗等重大课题及基础研究中创造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观点,为我国胃肠外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等肠衰竭疾病的理想疗法,但是由于小肠淋巴组织丰富,有极高的排斥率及感染率,是大器官移植中起步早、成功最晚的一个,至今只有8个国家23家医院成功进行过肠移植术。黎介寿在1986年即开始进行大量的动物实验,掌握了肠移植技术、肠移植排斥规律,创造一系列的监控方法;改进抗排异措施,证实雷公藤加小剂量环胞素能抑制排异反应,效果较国际上报告的其他方法为好。1994年3月进行了首例人同种异体小肠移植,一举获得成功。病人顺利地渡过了手术、感染与排异关,完全康复,正常进食。小肠移植的成功在供肠的获取与保存、肠黏膜的形态、功能鉴定、营养吸收、感染防治、排斥反应的监控等方面均取得了国际前所未有的成就,这项研究在国内外获得学术界的赞扬,被列为1994年度全国医药卫生十大新闻之一。肠外瘘的治疗是外科临床中的难题,黎介寿在70年代初即开始肠外瘘的研究,发现肠外瘘不同于一般急性肠穿孔,有着它自己的发展规律,提出“手术应是最后治疗”的观点,完全改变了国内外传统的“早期手术”的治疗策略。他设计了各种堵瘘的方法与器械,简化了瘘口的处理与营养的供给;创造了带血管肠浆肌层片修补复杂肠外瘘与腹壁缺损的手术方法,解决了腹腔感染和复杂肠瘘手术的难题;802例肠瘘病人治愈率达92.1%,445例肠瘘的手术成功率为98.7%,分别超过了国际上的最好水平(80%~85%)。黎介寿自1971年首先在国内应用全肠外营养于临床,对全肠外营养应用方法、原则以及有关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临床应用4000余例,改善了这些病人的预后,提高了治愈率,他还根据我国国情创造了上腔静脉射管法,研制了国产的硅胶静脉导管与涤纶套静脉导管,以及各种氨基酸液。他采取训练班形式,使这项技术得以在全国推广,为我国营养技术的发展、危重病人的救治做出了贡献。

  黎介寿学识渊博,手术精细,成功率高,会诊、手术遍及大江南北,素有“医学艺术家”之称。在《临床误诊误治》杂志创刊十周年时,黎介寿教授欣然应聘为本刊顾问,热情指导与帮助编委会的工作。在此我们祝愿黎教授身体健康,创造更大的成就!

版权所有 卫生急救网网络实名:卫生急救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备案编号 琼ICP备2021006935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椰城网警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