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正文

贾克明

2008-12-01 00:00:00 来源:中国急救网

  已81岁高龄的贾克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肝脏病学家,50余年来,他致力于胃肠及肝脏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以精湛的学术造诣,深受肝病专业学术界的敬重。贾克明教授早年就读于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理科及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1945年毕业回国后在山西川至医专(现山西大学前身)做内科学助教。嗣后,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来到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工作,历任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及消化内科主任等职。1978年组建全军肝病专科技术中心并任主任,1986年在该专科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全军肝病研究所,贾教授担任所长。此外,他还是总后勤部卫生部第三、四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全军传染病专业组组长;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炎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常务编委及编委。1990年起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1991年被评为北京军区先进文职人员。

    在贾克明教授的行医生涯中,有许多堪称“首次”和“第一”的发现和科研成果,报道发现了许多首发病例。早在50年代,他在中华医学杂志上首次综合报道了我国所见的胶原性疾病,报道了国内第一例毛细胆管性肝炎;在我国首次进行大规模人群的病毒性肝炎检测,并用自创的快速针吸穿刺法对千余例肝炎病人进行调研,总结出仅有肝脏汇管区炎症的轻型肝炎应区别于一般的慢性肝炎,属于“间质性肝炎”,这一概念的提出较西方国家指出“慢性持续性肝炎”早数年。

    贾教授在基础医学研究方面也建树颇丰。为使我国肝病研究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忘我工作。他70年代后期组建并负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肝病专科技术中心(其后发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肝病研究所),成为我国病毒性肝炎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主要基地之一,至1999年,已获得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军队科技成果奖百余项,研究所的每一步发展,无不凝聚着贾老的心血。贾老70年代领导研制同位素放射免疫自显影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方法,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这一成果迅速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为我国大规模的普查乙型肝炎病毒提供了便捷而有效的方法。80年代起,贾教授领导他的课题组对病毒性肝炎进行了更加深层次的研究,在国内首次用电镜检测出甲型肝炎病毒颗粒,建立了快速免疫电镜检测甲、乙型肝炎病毒的方法;在国内首次成功制备甲型肝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研究成果同时获国家及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首次试制成乙型肝炎多肽疫苗;1987年首次确证国外所提出的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Dane抗体)实际上是抗前S2抗体,探明了肝细胞再生因子的生物学特性,确立了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率先利用人胎肝细胞观察人工合成五味子降低转氨酶是由于保护肝细胞膜的作用机制并将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首次对中药小柴胡汤的疗效从免疫学、组织学及动物实验中加以系统论证,证实其对一般慢性活动性肝炎近期有效率达到77%以上;首先提出乙型、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可能是我国肝炎患者转为慢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几十年来,贾教授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他负责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颁发全军营以上单位实施;六十年代参与起草的全国首部《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对我国肝炎疾病的防治及预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贾克明教授一生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为我国肝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培养了众多人才,他们学识丰富,钻研能力强,大多已成为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为此,他1993年被评为全军育才有功专家。贾老在培养学生时,十分注重树立正确的科学信念,强调打好基础是医学成材的根本。不久前,贾老在谈到青年医生的成长要素时说:“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是临床医学,如果不为临床,一切医学科研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医学科研的精神支柱是为人类做贡献。每个医生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这门职业的崇高性,在此基础上认真学习,才有所收获。青年医生要立大志,不能抱怨工作的辛苦,医学科研有时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

    贾老是引导我们走入医学殿堂的恩师,如今已届耄耋之年的他仍然如此关注着年轻一代医生的成长,其情其言是那般恳切。望着慈祥的贾老,我们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版权所有 卫生急救网网络实名:卫生急救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备案编号 琼ICP备2021006935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椰城网警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