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正文

沈祖尧

2009-05-31 00:00:00 来源:中国急救网

  有人曾把外科医生比喻成无影灯下的艺术家,用这个称谓来比喻北京积水潭医院的沈祖尧主任医师,最恰当不过。在显微镜下,沈祖尧如同一个艺术家,用比头发丝还细的手术线,把一根根烧断的血管、神经缝合起来,使数千例严重烧伤后人体残缺的病人功能与面貌恢复,重新绽放出绚丽的生命之花。

  在我国乃至世界烧伤治疗领域,沈祖尧的水平是有口皆碑的。众所周知,烧创伤治疗的两大难关,一是初期生命关,二是后期的功能修复关。在我国,烧伤的发生率大约占总人口的千分之五到十之间,几乎所有烧伤病人都是来自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而且以头颈、手、四肢等暴露部位为主,严重影响病人的安全和生活质量。每当看到严重烧伤病人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医生为保全生命,迫不得已把他们烧残的肢体锯掉时,沈祖尧就深深自责。自60年代初期由北京医学院毕业分配到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起,这份自责就深深刺激着年轻的沈祖尧,从而转化为一股锲而不舍的力量。“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对烧伤科医生来说尤其是这样。患者的肢体被烧伤致残,我们医生必须想尽一切办法,使他们肢体健全地康复……”成为沈祖尧穷尽一生精力为之奋斗的目标。

  近40年的追求,沈祖尧创造了许多烧创伤修复领域的奇迹:1980年,他成功地实施了世界第一例人工大网膜轴型皮瓣移植手术,这项技术获得首届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发明三等奖。在赞誉和奖励面前,沈祖尧没有轻松释然,他又陷入深思:开腹提取大网膜会增添患者痛苦和顾虑,而且培植出的皮瓣较小,不适合修复细小的损伤。那么,能否突破“大网膜”的限制,直接提取人体内表层血管植入普通皮肤形成新的轴型皮瓣呢?经过多次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沈祖尧第一次在世界医学领域实现了这样的设想:通过提取人体任何部位的血管,植入任何部位的皮肤,都能使之生长为人工轴型皮瓣。3年后,他的这项“血管植入皮瓣技术”再次获得国家发明奖。

$$$

  为此,沈祖尧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创伤修复领域里将皮瓣预构实际应用于临床的医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两项皮瓣移植技术获得国家发明奖外,他主持或参与的《腕部电烧伤的分型与治疗研究》、《前臂桡动脉逆行筋膜瓣修复手部深度电烧伤》、《腹直肌肌皮瓣移植术治疗深度烧伤》、《特深度烧伤修复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血运皮肤肌腱联合移植治疗腕掌电烧伤》、《有血运的颞肌筋膜-颅骨骨膜-颅骨移植术》、《手部烧伤修复与整形新技术研究》等30余项成果相继获得卫生部、国家科委、北京市、中华医学会等多项科技进步奖,这些技术开拓性地将烧伤外科、显微外科、整形外科技术互相渗透结合,使数以万计的烧伤病人走上了康复之路。与此同时,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百余篇论文,总结、推介他的一系列成果,使更多的烧伤病人获益。目前,他所领导的科室在烧创伤修复领域始终走在世界前沿,年收治重度烧伤病人一千余例,治愈率和术后康复率都是国内第一流的。这些业绩奠定了他在国际国内烧创伤修复领域的地位,除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修复重建与整形研究室主任等行政职务外,他还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整形外科分会委员、国际重建显微外科学会会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北京分会修复重建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副主编等学术职务。

  在沈祖尧眼里,艺术与医学科学是相通的。但是,要想在显微修复与整形手术中将病人残缺的肉体修补得天衣无缝,没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扎实的手术技巧,是不行的。为了显微镜下的“艺术”更趋完美,沈祖尧不知在手术台上病人床旁度过了多少日日夜夜。一位8岁女童,1岁时胸部以下大面积严重烫伤,创面愈合后四肢和躯干严重粘连,伤心的父母带着挛缩成团的女儿慕名找到了沈祖尧。无影灯下,沈祖尧手持手术刀,一个部位一个部位的仔细分解,1个月后,小女孩神奇地走出了医院大门。一位青年农民右侧头面部严重烧伤,头颅骨完全暴露,状如“半边骷髅”。沈祖尧经过仔细设计,从腹部取整体带血管皮瓣移植到右面部,再运用整形技术对患者损坏的头面进行修整,几个月后,这年轻的身影又出现在绿色田野上。……1988年7月,站在伦敦大学研究院国际烧伤医学高级讲坛上,沈祖尧用彩色幻灯片展示着几十例经过他的手恢复健康的烧伤病人,举座哗然:“这简直是奇迹!”英国烧伤医学界权威劳伦斯惊叹道:“我真不相信,这么高难度的病例,你能治好。在我们这里,百分之百是要锯掉残损肢体的!”

  有人说,沈祖尧有一双神奇的手,他答:“不,手并不神奇。只有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创新,才能妙手回春。”坐在沈祖尧面前,听他讲述着自己的路,记者留意了一下那双制造过许多“神话”的手,粗壮有力但线条柔和。我想,这富于创新思维的大脑,一颗时刻为病人着想的爱心,还有一双细致而灵巧的手,大概就是沈祖尧在手术显微镜下构建医学艺术之厦的支柱吧。

版权所有 卫生急救网网络实名:卫生急救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备案编号 琼ICP备2021006935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椰城网警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